附近交通:地铁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公交26、320、911、920、926路。
附近交通:地铁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公交26、320、911、920、926路。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陈列馆、校史陈列馆三部分组成,于2004年12月建成开放,建筑面积为6413平方米,陈列展出面积约4000平方米,年开放日超过300天。
博物馆弘扬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反映中医药学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轨迹,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缩影。博物馆是全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旅游示范基地,上海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雅致、新颖、大气,向世人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风采。
馆内设有9个展区和科普活动室,并建有图书资料室、多功能讲演厅、文物库房、多媒体演示教学设施等。建筑装修和陈列展览总投资2400余万元,其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出资约2000万元,上海市科委、市文管委和浦东新区政府资助近400万元。
医史博物馆成立于1938年7月,是中国最早建立和目前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医史专业博物馆,馆藏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中医药文物14000多件,《黄帝内经》、《伤寒论》和《本草纲目》等古今医籍6000多册,医药报刊3000多册/种,其中不少是20世纪20、30年代稀见中医药刊物。分综合馆和养生康复、针灸推拿、中药方剂、中医文化、中医科教5个专题馆,展示的实物史料,反映五千年来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史实和主要成就,在中医史教学、普及中医科学知识、促进中外医学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医史综合馆中的展品和展示项目有“中医药千年回响”铜浮雕、“精气神”浮雕、“阴阳五行”雕塑、“历代医家及医事活动”雕塑,汉代马王堆出土的花椒、桂皮,唐·太医署场景,秦代五角形下水道管,宋代八卦串铃,明刻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代獬豸熏,明代葫芦形黑釉特大药坛,清末《世补斋医书》书板等。
参与方式:市民可凭发放的“老朋友会员卡”,免费参与学习体验基地,详见各场馆开放时间,专题活动由基地提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