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学习网
觉醒的现代性——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在线体验,快来试试吧
在线体验
时间:2018年8月18日——2018年10月14日
无需预约
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特别提醒:

 

 

项目介绍

2018年8月18日至10月14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上海市建筑学会将共同主办建筑展览“觉醒的现代性——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此次展览是国内当代艺术机构首次通过历史文献的呈现方式,以具体案例系统性梳理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建筑的崛起与发展,重访上海现代都市的肇始与蓬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尝试邀请历史的“幽灵”,与建筑现状发生一场遭遇。本次展览由童明教授担任主策展人,是2017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基石——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展”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前排左一:梁思成;前排左二:林徽因;前排左四:陈植。陈植家属供图。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左二:林徽因;右一:陈植。陈植家属供图。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从左至右:童寯,过元熙,陈植。童寯家属供图。


20世纪初期,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开始萌发,以上海为代表的开埠城市,经济、文化诸领域齐头并进,城市化、缙绅化水平的提升又进一步激发了市民对建筑的实用与审美的双重需求。与此同时,建筑学作为一门学科被引入中国,大量建筑设计人才相继涌现。近百年前负笈求学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建筑师”(朱彬、范文照、赵深、杨廷宝、陈植、梁思成、林徽因、童寯等二十余位中国现代建筑学的重要奠基者)正是在这一关键历史节点学成归国,为中国建筑注入新鲜血液,成为中国现代建筑发展与都市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

▲宾夕法尼亚大学海登楼绘图教室,摄于1910年代后半。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档案馆供图。

▲梁思成,立面设计,1926年约翰·斯图尔森纪念奖学金竞赛,参赛作品,图片来源:《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建筑》(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1920年代末期)。

▲童寯,建筑构造课程作业,1925年12月13日。童寯家属供图。

▲陈植,市政厅沿帕克大道立面处理,1927年沃特·柯普纪念竞赛一等奖参赛作品。图片来源:《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建筑》(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1927年代末期)。

▲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集体照,后排左二:童寯。童寯家属供图。


展览将分为两个篇章。第一篇章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建筑系的布扎(Beaux-Arts)教育为起点,展现“第一代建筑师”的海外经历与归国成就,聚焦他们在建筑实践、教育体系、学术刊物、都市规划等各领域的贡献。

▲ 童寯,愚园平面图,1930年代。童寯家属供图。

▲梁思成,历代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1930年代。梁思成家属供图。

▲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系,约1948。哈雄文家属供图。

▲《中国建筑》创刊号,1931年中国建筑师学会出版。

▲中国建筑师学会全体会员合影,第二排左一:范文照;第二排左三:陈植;第二排左四:赵深;最后一排左二:童寯;最后一排右二:杨廷宝。图片来源:《中国建筑》第1卷第1期,1933年。


另一篇章则将延续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对于建筑的“现代性”的展示研究,围绕上海这个现代都市的复杂样本展开,以个案分析上海大戏院、美琪大戏院、大新公司大楼、集雅公寓等公共与住宅项目,探索上海的城市历史与建筑文化,揭示个人、城市与时代之间的深层互动。值得注意的是,这章将特别呈现全新制作的两部记录短片,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阐释这些上海建筑的今昔对照。这不仅将回顾“第一代建筑师”的思想与文化遗产,亦能寻找其与当下建筑清晰的因果关系,从而开启全新的城市研究。

▲美琪大戏院(手绘图),现为美琪大戏院,范文照,1941。范文照家属供图。

▲大上海大戏院夜景,现为大上海电影院,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33。童寯家属供图。

▲金城大戏院,现为黄浦剧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34。童寯家属供图。


展览开幕日(8月18日)与闭幕周末(10月13日)将分别举办“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近代建筑”和“布扎与现代主义建筑”主题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学者共同参与讨论,拓延和深化展览相关议题。展览期间,一系列在城市中的活动也将相继展开,公众将有机会受邀寻访熟悉而陌生的上海建筑,追溯对于城市的集体记忆。


关于主策展人


童明,1990和1993年于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获得本科与硕士学位,1999年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留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任教,担任城市规划系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同时兼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专家,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PSA“建筑与城市”展览和研究方向

2013年,PSA开辟了“建筑与城市”展览和研究方向,每年举办系列主题性展览、研讨活动并配合出版计划。借助建筑这一社会综合装置,讲述市民与都市的故事,探讨个体与空间、与权力机制之间的错综关系。至今为止,已相继举办了“渐渐件件——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2015)、“移动建筑——尤纳·弗莱德曼”(2015)、“伯纳德·屈米——建筑:概念与记号”(2016)、“市民都会——上海:现代城市主义的样本”(2016)、“栖居的庆典真实·虚拟·想像——巴克里希纳·多西建筑回顾展”(2017)、“超级工作室50年”(2017)等展览。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互动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发表评论
附近的体验项目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儿童艺术体验
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她:妮基·圣法勒和沈远
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忆所
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陌生风景
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饮&呕吐 仲条正义设计作品展
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国际展 | 超级工作室 50年(Superstudio 50)
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群展 | PSA青策计划2017
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 李山
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余友涵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
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