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简介
1993年,李山放弃了自己所熟悉的绘画创作,将艺术思考转向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课题,在原本属于上帝的施工图纸上写写画画,开拓出了一个新的艺术领域——生物艺术。这缘于他长期以来对存在和生命本身的关注,对生物性状背后密钥的探索,以及不同生命体、生物物种平等和大同的主张。
▲蜻蜓人, 李山, 2016,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于2017年8月26日-11月26日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 李山”,大规模聚焦于他的生物艺术主题创作,在国内是首开生面之举。在展出作品中,涉及活体生命的作品有两件,其余是李山生物作品的创作方案、绘画、手稿及文献记录。
▲100李山, 李山, 2012,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作品的核心思考在于给基因的随机表达创造条件,而基因编辑则成为创造条件的最主要操控手段。艺术家期待藉此展览超越艺术本体的界限,引发一场从生物艺术到人类命运的大讨论。他的生物艺术与其说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认识艺术的新途径,不如说在测试人类的思想和考验人类的态度。
▲100李山, 李山, 2012,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将其控制机制解除,让它随机表达,这可能是一个生命获得自由的唯一一次机会。” 李山认为,“基因突变”是整个生命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偶发事件。沿着这种弗兰肯斯坦似的好奇,认为生命有无限种可能的他成为最早开始思考基因、生物变异与艺术之关系的中国艺术家。评论家高名潞对于李山这种前卫精神颇为赞赏:“早期搞现代艺术的那批艺术家中,像李山这样还能保持鲜活的创作状态和创作能力的不大有了。”
▲阅读系列, 李山, 2008,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艺术家简介
李山,中国当代艺术家,生物艺术的开拓者。1942年生于黑龙江兰西,1963年就读黑龙江大学,1964年就读上海戏剧学院,现居住在上海。
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李山开始从事艺术实验创作。《扩延》系列、《胭脂》系列是那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并入选“中国现代艺术展”、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和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他是最早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也是1984年至1985年中国美术新潮运动的主要参与者。
1993年是李山艺术创作道路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将艺术思考转向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并于1995年开始为生物艺术创作做科学知识的准备工作,并给出了生物艺术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