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 |仇大雄——归家之路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在线体验,快来试试吧
在线体验
时间:2018年8月4日——2018年10月17日
无需预约
上海市浦东新区丁香路425号
项目介绍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将于2018年8月4日至10月17日举办“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仇大雄——归家之路”,是瑞士华裔艺术家仇大雄先生在中国的首次大规模个展。展览名为“归家之路”(Zigzagging my way home),既隐喻了艺术家辗转异国的人生经历与迂回曲折的艺术生涯,亦代表了艺术家欲藉此展览重返故土并探源寻根。本次展览将呈现艺术家创作生涯中各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绘画、装置及影像作品,以及他于二十余年间以水墨记录日常生活的《日记》系列作品。展览还将展出来自上海博物馆的四件文物级藏品,它们皆与仇大雄有着深厚的渊源,也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牵系其作品之中古、今、中、外的艺术融合与追索。

▲《日记》,1997至今,绘画 ,41x38 cm,图片由艺术家惠允使用


1946年,仇大雄出生于上海,3年后随全家迁居至中国香港。年仅17岁的仇大雄,仅凭一张单程车票孤身前往巴黎大茅舍艺术学院学习艺术,这成为了他艺术生涯的起点。求学期间,仇大雄着迷于法国艺术家乔治·马修(Georges Mathieu)和法国华裔艺术家赵无极的抽象作品。前者融贯东西方美学的抒情绘画与后者跨文化背景的抽象表达,使仇大雄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并收获了将东方文化的思考投射至西方语境的创作灵感。毕业后,仇大雄频繁往返于巴黎和伦敦。他曾任数职,参与众多法国电影制片项目、担任多家跨国公司的创意总监,甚至还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70年代初至今,仇大雄定居于瑞士,瑞士的风土人文与极简美学启发了他之后的创作风格。


1992年,母亲的离世促使仇大雄重新审视人生,开始从事艺术创作,并将其视为毕生追求。经过对于媒材的不断尝试,仇大雄选择了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为重要媒介。自1997年开始,他每日坚持以水墨涂鸦记录日常生活、时事政治、自然风景,并附注文字抒发情感,这横跨30余年的创作逐渐形成了他的《日记》系列作品,以及他独特的艺术语言。此次展览将首度较为完整地呈现这系列作品,观者可通过这些“观看注脚”窥见其人生历程及生活点滴。

▲《失物招领》,2003,装置,20x40x12cm,图片由艺术家惠允使用

▲《无题》,2007,装置,250x50x25cm/7件,图片由艺术家惠允使用

▲《挑竹签》, 2009,装置,竹子305 x10cm/4件、基座50 x 50cm/3件,图片由艺术家惠允使用


作为本次展览的开端,装置作品《旗帜之影》像是一种召唤,吸引观者进入仇大雄的艺术世界。这件作品的创作动机是艺术家向其好友、著名的毕加索传记作家皮埃尔·戴(Pierre Daix,1922-2014)进行致敬。沉默不语的“旗帜”指代了仇大雄决然选择的艺术之路与崎岖的归家之路:这是一条狭长、幽深、漆黑的道路,但是于未经装裱的油画布之上涂抹的黑色油墨与釉彩,却让无尽的黑暗中生出了白光。烧灼斑驳的“影”则体现了艺术家对于传统的重释以及对于生命的洞察。“旗帜”与“影”之间的对照,彰显了黑白与明暗之间的动态平衡。

▲《影》,2015,装置,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惠允使用

▲《夏雪》,2008,影像装置,装置尺寸可变、影像时长2分钟,图片由艺术家惠允使用


展厅中央,50本被墨水浸染过的盲文书安置于底座之上,并以清漆将其通体封层,仅留书籍首页。这件作品名为《看不见的散文》,蕴含了一种强烈的神秘感,言有尽而意无穷,仿若不可读的诗歌,充满了启示性。盲文书的选择似乎在向观者传达:观看与感知的方式不应仅停留在视觉,审慎的度量才能领会其中深意,思绪也将随之进入更广阔的图景。

▲《看不见的散文》,2007,装置,50×50×28.5cm/50件,图片由艺术家惠允使用


此次展览遴选了仇大雄最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将其并置于同一墙面,使观者得以纵览艺术家不同阶段的艺术折变。其中,绘画作品《无题》创作于2004年,仇大雄在宣纸中加入了藤与麻布,丰富了画面的质感。区别于其他时期的作品风格,这件作品令人眼前一亮。极简、抽象的元素展现了东方审美,并透露了艺术家的创作思考。这或许是仇大雄求索进程中的一个路标,逐渐带领他走向艺术世界的深处。

▲《无题》,2004,双折画,170x340cm,图片由艺术家惠允使用

▲《只是提醒自己》, 2006,三联画 ,200×540cm,图片由艺术家惠允使用


仇大雄艺术创作中的“混杂性”(Hybridity)可被追溯至其多元复合的文化身份,他时常戏谑的自诩为“中国制造的瑞士人”(Swiss made in China)——外在的黄种人、内在的白种人。他迁徙于西方与东方之间,始终渴求着身份认同与梦中的故乡。他以“遥远的凝视”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他曾说:“我依靠自己的记忆和奔涌的血液来唤起中国传统精神的本质:流动、旅行和不断发展,这既是我的出发地,也是我的目的地。”所以,仇大雄选择以艺术创作慰藉乡愁,并与自我和解。此次展览是这位年逾七旬的艺术家的返乡之旅与归家之路,他将带领观者游走于纵横交错的旅途之中,共同探寻身份认同、故乡与他乡、“根”与记忆等议题的答案。




关于艺术家

仇大雄,194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成长于香港,曾求学于巴黎大茅舍艺术学院(Académiede la Grande Chaumière),现生活、工作于瑞士洛桑和圣科瓦。仇大雄是“明四家”之一的仇英的后代,其父为古董收藏家仇焱之。生活在人才辈出的文化世家,仇大雄从小便耳濡目染,展现出非凡的艺术天分和鉴赏力。他所接受的教养及其丰富多样的生活和工作经验造就了其多元文化意识并被表现于他的艺术创作之中。他的艺术实践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西方当代艺术的视野和观念。


仇大雄的作品曾在瑞士、法国、新加坡等世界各地展出,并被伯尔尼的特奥·雅各布艺术基金会,日内瓦的伊内&伊夫·奥塔马赫基金会,日内瓦的劳力士公司以及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艺术机构及私人藏家所收藏。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

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学习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附近的体验项目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艺术讲坛
上海市浦东新区丁香路425号
市民都会——上海:现代城市主义的样本
上海市浦东新区丁香路425号
唱唱越剧有强调
上海市浦东新区丁香路425号
食物的旅行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00号
上海科技馆:体质测试站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00号
在家也能逛科技馆 | 《我和我的祖国》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00号
陆家嘴“活力102”
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乳山路102号活力102俱乐部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9号A区3F-4F
Henryk Tomaszewski — 托马耶夫斯基原作展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9号A区3F-4F
零食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9号A区3F-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