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21日,我馆推出了“木石精神——赖少其艺术文献展”,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参观。
赖少其20世纪50年代在上海美术界任要职,为华东艺术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上海美术馆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建立的。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建馆的65年之际,我们和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携手,将这位中国共产党文艺战士的一生呈现在大家面前。
为了让大家对赖老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馆长于在海,为大家解读赖老与他的“木石精神”。
在本次采访中,于馆长围绕展览主题,讲述了赖老与鲁迅先生的关系,解读了赖老与上海画家们的友谊,分享了对年轻人的未来寄语。
01
中华艺术宫:赖老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开拓者之一,被鲁迅先生称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请问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赖老的“战斗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于在海:赖少其在广州美术专科学校的班主任是李桦。李桦是搞木刻的,那个时候他刚从日本回来,所以赖少其就在李桦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木刻。△1935年“现代木刻版画研究会”部分会员合影
九一八之后,整个中国都在号召抗日救亡,民众包括年轻一代的思想都受形势影响。当时鲁迅先生在上海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创作主要内容也是抗日救亡。为响应鲁迅先生的号召,赖少其和李桦他们创建了现代木刻版画研究会,作品的“战斗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赖少其大部分木刻作品都是围绕着抗日救亡来展开,目的是号召民众进行抗日斗争。第二,很多作品刻画了当时社会危难和民众苦难生活,很好地反映了现实问题。第三,除了创作外,赖少其他们还专门多次组织抗日漫画的宣传。比如1937年11月到12月,赖少其带领“抗日漫画宣传队”和“中华全国漫画抗敌展览会”到广西南宁、梧州、柳州、桂林巡展,让抗战思想被更多人看到。
另外可以证明赖少其“战斗力”的一点是,1936年赖少其作为美术界代表,参与筹备华南地区第一个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革命团体——“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会议通过抗战《宣言》,赖少其在《宣言》上签字。《宣言》发表后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赖少其方方面面的行为都体现着他突出的“战斗力”,所以鲁迅先生看到赖少其大批作品,给他这样的评价,我想也是有鲁迅先生的道理。
02
中华艺术宫:在展览中,有一个板块专门展示赖老和鲁迅先生的书信往来,您认为与鲁迅先生的交往,带给了赖老一些什么影响呢?
于在海:赖少其20多岁的时候非常彷徨,那个时候年轻人都很穷,赖少其当时在广州和几个穷学生住在小马站巷子里的免费地铺。在抗战的形势下,穷学生今后的出路会怎样呢?在给鲁迅的信里,我们可以看到,赖少其除了希望求教之外,还展示出了彷徨状态。
所以鲁迅先生在给他的回信中也讲到了:“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意思就是凡事都要从最基层做起。通过信件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在艺术创作方向和思想认识两个方面给了赖老坚定信念,对赖老一生都有很重大的影响,赖少其甚至给他的画室起名叫木石斋。△《暴风雨中的鲁迅先生》赖少其作品我们美术馆(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的建筑结构就是木质和石头相结合的,也反映了我们对于“木石精神”的延续。这次展览策划的主题也是“木石精神”,因为我们把赖少其对艺术的追求,对革命的这种历程,还有他的这种贡献,概括为“木石精神”。
03
中华艺术宫:赖老在上海期间筹建了华东文联和美协,与许多艺术家都保持着良好友谊,甚至在许多艺术家遭遇人生低谷时保护他们,在您看来,这体现了赖老怎样的精神品质?
于在海:我感觉这个话题还是很有意思的。赖老在上海期间,和很多艺术家成为密友和知音,在我看来有几个方面。第一,赖少其本心是艺术家,对待艺术家时在感情上很亲近。大家都知道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个时期,赖少其做了几个事情,首先是保护林风眠,当时林风眠被列入“右派”名单,正因为赖少其为林风眠解释,林风眠才从“右派”名单中划走。另一件事关于吴湖帆和贺天健两位画家。这两人当时都在中国画院工作,作为艺术大家,他们之间文人相轻,矛盾闹得很大,赖少其就做双方的工作,促进他们握手言和,这个事情还被媒体报道过。
第二,赖少其在文艺界主要发挥尊重和团结精神。现在很有成就的一些名人大家,当时只是流落在社会上的自由职业者,没有工作没有收入,靠卖画为生。当时赖少其在一两千人中精选了一些有贡献的、有成就的画家,团结到美协和画院。
那个年代玩艺术的都是一些有钱人,比如说吴湖帆,就是大地主出身的。50年代讲阶级成分、讲出身,许多艺术家都被归到了成分不好那一类,按照当时的政治思想来说,应该被打压。但赖老讲艺术,他很回避政治问题。
赖老无形中保护了这些艺术家,因此很多艺术家对赖老非常感谢。比如说林风眠,他在回忆录中提到,完全没想到赖老当时敢于帮他讲话。比如说在黄宾虹出第一本山水画册时,赖老为他写前言,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在公众还不了解黄宾虹的情况下,赖老敢于做评价的也是很不容易的。△1987年,赖少其在安徽歙县参加黄宾虹纪念馆开馆典礼
赖老是一个艺术家,他对艺术家有感情,在政治运动来临的时候,他出于本能去保护艺术家。在上海这段时间,赖老和上海艺术家们都结下了深厚友谊,比如说在上海画院筹建时民主推荐院长时,潘天寿、吴湖帆、傅抱石等等都主动提名赖少其。并不是因为赖少其是领导,而是出于感情。赖老为上海艺术家做的这些事情,一方面体现出他高尚的人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作为艺术家的品质。
04
中华艺术宫:我们这次展览主题叫做“木石精神”,这四个字也是赖老奋斗一生的写照。您认为当代年轻人应该怎怎样去学习和传承“木石精神”?
于在海:我们的展览主题叫“木石精神”,意思就是要从一木一石做起,从最基层的事情做起。但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年轻艺术家,有浮躁的心态,他们想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基础工作还是要做好。△《百万雄师过大江》1979年 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
用赖老那幅很典型大画《百万雄师过大江》做例子,创作这幅画得时候,赖老带着学生们进行了三个月的写生,坐船沿着长江,对所有堡垒、地形等基础信息进行了解。不像现在很多艺术家,往往缺少现实生活创作的基本要素,不注重学习传统、不注重写生,但其实这些都是“一木一石”的基础。进行生活写生,收集生活素材,为自身创作积累相关资料,这也是一种“木石精神”的体现。像我们现在纪念党的历史,开展文化工作,都需要从具体的事情上去做好。我们馆里的年轻同事,经常亲手整理资料,许多文稿也是他们打出来的,许多展览图文也是他们扫描整理的,这些都是基础但是很辛苦的工作。
这么多年里,赖老家属提供了成千上万份史料和图片,我们还专门去到了云南、广西、桂林、陕西、江苏、广东等十几个省级图书馆去征集大量的史料,我们这也是体现了赖老的“木石精神”。
为什么我们美术馆的文献史料特别丰富呢?都是我们慢慢征集来的。上海图书馆我们也去过很多次了,上海图书馆工作做得很好,我们搜索就能获得几百份和赖老有关的史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赖老50年代在上海发表的文章和活动的资料。这些资料都充实我们的艺术工作,这也是我们落实“木石精神”的具体体现。
从最基层的做起,从最基础的做起,我想这也是当代年轻人要学会的事情。工作要从最基层的踏实做起,艺术创作也要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我们这个展览不仅是讲革命的,也是讲艺术的,年轻人看过展览之后,应该在这两方面有所收获。
仰赖这位一生都对艺术抱有热情、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战斗的老人,华东美术事业在建国初期就得以蓬勃发展,上海美术馆也得以顺利落成。
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建馆65周年之际,我们特此纪念赖少其先生,怀着尊敬的心去记住他的艺术人生。
尽管“木石精神”展览已经结束,但我们对赖少其“木石精神”的学习和探索却才刚刚开始。感谢于馆长的分享,希望“木石精神”在未来被更多人了解并延续。
来源:中华艺术宫(ID:ChinaArt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