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系列课程由新华网客户端、上海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上海大学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和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承办、《博物院》杂志协办。该系列作为全国首个常规性的博物馆专业课程公益直播,将围绕与博物馆相关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博物馆、文物保护、展览策划、博物馆学理论、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博物馆、藏品管理、艺术史、文化发展等主题,邀请全国各大院校、博物馆的相关专家、教授、研究员为全体从业人员、相关专业学生、对文化、历史、博物馆、艺术等领域感兴趣的人群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途径、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
此外,《中国博物馆公开课》针对普通公众及青少年群体,还将推出更加有趣、更加具有普适性的“云博物馆”“社教在线”等栏目,为更多的人群提供博物馆线上资源,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中国博物馆公开课》
第三十二讲
/ 讲座主题 /
融合与重构—数字时代场馆的变革之路
/ 讲座简介 /
数字时代,网络媒介已经通过重构信息交流方式和传播渠道,使科学文化传播生态发生重大变革。物理空间不再成为场馆的限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延展了场馆的社会价值,改变了场馆的既有逻辑和方式,向内的运营管理重构与向外的跨界融合成为趋势,同时也给场馆带来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全球的场馆都在这股浪潮中不断创新,通过集群化整合资源、丰富内涵,在展示、教育、收藏、研究的各个方面不断拥抱新技术、拓展外延,为场馆的发展开辟新渠道。上海科技馆也在不断尝试,通过融合科学与艺术,重构观众体验;融合科学与人文,重构场馆叙事逻辑;融合科学与技术,重构场馆表达方式;通过跨平台合作,重构科普业态;通过跨区域合作,重构资源分配。各个维度的跨界融合,已经从整体上重构了场馆的知识体系。
/ 主讲人 /
博士、二级教授,毕业于法国郎格多克理工大学,现任上海科技馆馆长、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保护生物学、博物馆管理以及科学文化传播等研究,主持完成40余项国内外研究项目,发表百余篇论文,10余本专(编)著作,研发了以《中国珍稀物种》为代表的的系列科普纪录片、四维数码动感科普电影等。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科技新闻学会2018年科技传播奖优秀个人奖、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十佳馆长”称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功绩骑士勋章等殊荣,并自2005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讲座时间 /
2021年1月30日(周六)14:00-15:30
/ 直播参与方式 /
扫二维码收看直播
/ 主办单位 /
新华网客户端 上海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 承办单位 /
上海大学博物馆 刘海粟美术馆 国际博物馆信息中心
/ 协办单位 /
《博物院》杂志
《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系列直播课程
◆第三十一讲
《演进与反思:发展中的自然博物馆》
主讲人:孟庆金
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
◆第三十二讲
《融合与重构——数字时代场馆的变革之路》
主讲人:王小明
上海科技馆馆长
◆第三十三讲
《自然博物馆展教理念与策展实践》
主讲人:欧阳辉
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
◆第三十四讲
《博物馆分馆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主讲人:严洪明
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
◆第三十五讲
《生命的极限——中国昆虫的世界之最发现记》
主讲人:赵力
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
中国博物馆公开课
希望在大家的支持下,成为博物馆学术新思想的孵化器,让专家学者们来此开展理论思考和学术探讨,让年轻学者来此亮相、展示、交流;把公开课建设成为博物馆业务交流的"咖啡馆",让博物馆一线的领导者和实践者来此分享经验总结与工作感悟;把公开课建设成为享受博物馆的休闲客厅,让广大博物馆爱好者和社会公众来此认识博物馆、熟悉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来源:刘海粟美术馆(ID:gh_b0a0bf0b4f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