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以来渐次展开的中国“近代化”过程是在市场、战争、改良、革命等合力作用下逐渐展开的,具有“匀质化”的特点:线性的历史时间出现了,层次交错、边界错综的空间观念被(想象)抹平,人与人的公共意识差异被最大限度地缩小。梁启超所推崇的历史叙事恰体现了近代国家建设的这一趋势。而在有悠久修史传统的中国,19世纪末以来,在西学东渐和东学(日本化的西学)入华的背景下,“文明-进步”观念下的普遍史学和“民族-国家”框架下的现代史学先后被介绍到中国,最终催生了中国现代历史学。
20世纪20、30年代正是近代中国学科知识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历史阶段内与中西文化交流相关的话题也引起了史学界持久的兴趣与重视。史学家们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检讨其中的具体细节。既有从宏观角度围绕西学输入中国展开的分析,也不乏从分科的视野述及中国对此的接纳。只是现有研究在论及各分科知识时,往往多立足于当下身处其中的知识观念与架构而不觉,并未注意到这些分科知识“历史的状态”,因此也无法尝试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展开讨论。而这一点又是至关重要的。
8月18日(周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东方历史评论在上海大隐书局举办“重审中国的‘近代’主题沙龙”,约请“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的海内外六位研究有素的作者联袂出席,从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与研究积累出发,谈一谈如何从近代学科知识成长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问题。
嘉宾介绍
孙 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概念史、社会史等。
沈国威,日本关西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近代词汇交流史、现代汉语词汇形成史、中日词汇比较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章 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史。
阿梅龙(Iwo Amelung),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文化与语言系汉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以降的中国文化史和科技史。
陈力卫,日本成城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史、中日语言交流史。
潘光哲,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胡适纪念馆主任。专业研究领域为晚清史、中国现代史、当代台湾史。
主持:张彦武 ,资深媒体人,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
活动主题:文化讲座 | 重审中国的“近代”
活动类型:文化讲座
活动嘉宾:章清 孙江 沈国威 阿梅龙 陈力卫 潘光哲
活动时间:8月18日(周日)15:00-17:00
活动地点: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南路308号大隐精舍
活动费用:免费
活动人数:80人
报名方式:打开网页http://mirrordeng.mikecrm.com/5C2jIVA,填写相关信息
注:填写完报名信息并提交后,将出现“报名成功”的页面。报名成功请保证出席,如需取消,请提前于将报名时填写的姓名+手机号码发送至“大隐书局上海”后台。
否则一律视为占用名额,将永久取消您在大隐报名活动的资格!
主办方:社科文献出版社 东方历史评论 黄浦区文化馆 大隐书局
黄浦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来源:大隐书局上海(ID:dysj1834)